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与“先锋计划”,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发挥社会实践育人作用,伦理电影
“津彩生工・先锋红途”实践团于暑期先后前往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实践团首站抵达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作为近代中国抵御外敌的重要海防据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抗争记忆。从其战略地位的确立,到抗击侵略中的英勇事迹,再到国门沦陷的历史教训,每一阶段都深深触动着同学们。大沽铁钟的回归,彰显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与国家日益强大的力量,激励青年铭记历史、砥砺奋进。


随后,实践团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回顾解放战争的关键篇章。馆内巨幅战役图、实物陈列与沉浸式场景,生动再现了战役的宏大进程。在英烈厅,成员们瞻仰烈士名录墙,深切缅怀为解放事业献身的先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词,令大家肃然起敬。此次参观,让实践团深刻领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平津战役精神,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的决心。

最后,实践团来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奉献一生。馆内“人民总理周恩来”和“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两大主题展览,通过丰富史料,展现了两位伟人的崇高品格。通过学习参观,成员们领悟到他们对党忠诚、鞠躬尽瘁的精神,立志在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研学让红色遗址成为“可触摸的抗争记忆”,让革命史料与伟人故事成为“能汲取的精神养分”。伦理电影
“津彩生工・先锋红途”实践团表示,将以此次访学为起点,把从炮台锈迹中触摸的民族脊梁、从英烈名录里读懂的初心使命、从伟人手稿中感悟的担当精神,转化为奋进的动力,在新时代续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