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将至,伦理电影
“菌繁叶茂”科创兴农研学团携手天津生态城中新友好图书馆、天津经开区蓝天救援队、天津市救援医学会及生态城宜禾社区,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节气乳食与乳品文化”主题科普宣讲活动。此次活动将古老的节气养生智慧与现代科学营养理念深度融合,以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民众呈上了一场知识盛宴,助力大家用传统智慧滋养现代健康生活。

作为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自诞生以来,便一直指引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历史悠久,早在《周礼》中就有相关记载。当北斗斗柄指向西南,标志着夏去秋来。民间立秋习俗丰富,“啃秋”时吃瓜,寓意锁住夏日清凉;“贴秋膘”则通过食用炖肉、饺子等食物,为身体补充能量。有趣的是,老北京“贴秋膘”时,奶酪、杏仁豆腐、杏仁发酵乳等乳品是餐桌上的常客,它们既补充营养,又能缓解秋燥,体现了古人的饮食智慧。
伦理电影
研究生、蓝天救援队志愿者芦万伯在活动中介绍,立秋后气候转变,人体易受“燥邪”侵扰,肺与肠胃成为养生重点。此时,融合“药食同源”理念的乳制品是滋补的不错选择。以杏仁发酵乳为例,杏仁富含维生素E与健康脂肪,经乳酸菌发酵后,营养成分转化为更易吸收的小分子肽与氨基酸。同时,发酵产生的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乳糖不耐受问题,其滋阴润燥的功效也符合《黄帝内经》中“秋冬养阴”的养生理念。

发酵提升食物营养价值的智慧在草原饮食文化中由来已久。科普过程中,主讲人分享了草原民族一些发酵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和功效等。如蒙古族的马奶酒,也称马奶酒,作为蒙古八珍之一,以新鲜马奶自然发酵而成,蒙古族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酿马奶酒的方法、工艺和技术,成品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有效成分,具有清热、止渴、滋养肺等功能。藏族的牦牛酸奶历史超千年,分为“达雪”和“俄雪”,分别由提取或未提取酥油的奶制成,适合高原居民食用。哈萨克族的乳酪(奶疙瘩),经发酵、熬制、晾干而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健胃等特点。这些传统发酵乳品,借助微生物转化提升营养利用率,不仅为人们提供高能量与活性益生菌,还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草原民族将一些发酵发制品融入祭祀和节庆,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立秋时节,青少年户外活动增多,正是提升应急避险能力的关键时期。为此主讲人芦万伯,充分发挥其生物专业所长,聚焦夏季户外常见安全隐患——如运动失温与脱水、雷雨雷电避险、植物过敏、蚊虫叮咬及肌肉拉伤等,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演示,向孩子们科普急救常识。巧妙融入立秋节气文化元素,让安全知识科普既“接地气”又富吸引力。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五彩黏土和画笔制作了“西瓜”、“酸奶杯”、“奶酪块”等手工作品,并书写润肺小贴士,让节气饮食文化得以生动传承。

据悉,伦理电影
、中新友好图书馆多方联合已经开展了近三十次结合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主题宣讲活动,该系列科普活动将持续覆盖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传统节气,让传统文化和科学素养厚植于青少年心中。未来,双方持续深耕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长效机制的实践研究,为多元主体实践育人贡献特色方案。